最近,一项发表在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》(英国运动医学杂志)上的研究给出了答案。研究显示,无论运动程度如何,跑步都可能改善人的健康状况,即使每周跑步50分钟,效果也比不跑的好。
研究人员对涵盖232149名参与者的14项研究进行了分析,其中各个研究的随访时间为5.5-35年,期间死亡人数共25951人。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,相对不跑步的人而言,参加跑步可以降低27%的全因死亡风险、30%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、23%的癌症死亡风险。
更为关键的是,研究还显示,跑步与死亡率之间未显示明显的剂量反应趋势。也就是说,任何剂量的跑步都有望使死亡风险显著降低,即使是现有研究中筛查到的最小跑步剂量,即每周跑步一次,或者每周只跑50分钟,跑步速度不到9.6km/h,能量消耗低于500MET-min/week,似乎都能起到改善健康状况、延长寿命的作用。
跑步运动要适量,过量也会引发疾病!
跑步过量引发疾病
新冠疫情期间,李明(化名)在家宅了3个月,面对飙升的体重,他从7月开始每天跑步2小时。
7月12日晚,李明跑步回到家,瘫坐在椅子上,准备起身时竟发现四肢已无法动弹。送至医院后,李明被诊断为“低钾血症”,因长时间剧烈跑步引起。医生称,这种病会令患者出现头晕、四肢乏力等症状,严重的甚至会死亡!
如何安排运动量?
你适合怎样的运动量,可综合利用两种方法来判断,分别是:客观生理指标测定、锻炼者的主观感受。
客观生理指标包括心率、血压、体重、肺活量等,其中又以心率测量最为简单易行。最佳运动心率,是衡量运动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。
最佳运动心率控制区域计算法(适合一般人):
(220-现在年龄)×0.8=最大运动心率;
(220-现在年龄)×0.6=最小运动心率。
最佳运动心律控制区域计算法(适合有心脏问题的人):
晨脉×1.8=心率控制上限;
晨脉×1.4=心率控制下线。
按以上公式,如果一个人50岁,那么其运动心率范围为102~136,如果心率超过136说明运动量过大,而低于102则代表锻炼效果不会太好。
安排运动量的另一个方法,就是观察自身的主观感受。
跑步时若感到全身舒展、精神焕发,有继续跑的欲望,或跑完后稍有疲劳感,但不影响日常生活,且肌肉酸胀能在1-3小时消失,说明跑步量适度。
跑步后4-24小时内,若存在吃不香、睡不着、次日疲劳、没有继续跑的欲望,说明运动量过大,建议适当调整。若存在肌肉发紧、僵硬、麻木、酸痛等症状,甚至痛区扩大加剧,当心有隐形炎症,应当适度减量或停止练习。
如何科学跑步?
何时跑?
夏天避开高温时期,选择早晚跑;冬天避开低温时期,选择“早上日出三竿后”、“晚上日薄西山前”时进行,每次跑步要在饭后半小时进行。
何地跑?
室内室外皆可行,室外跑步要在空气清新的环境进行,并且选择平坦的柏油路或塑胶跑道。
怎么跑?
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,跑步应以速度较慢的中长跑为主,年纪稍大者可选择走跑交替、匀速跑、间歇跑等强度不大的跑步形式。在跑步时应掌握正确的姿势,上半身保持稳定,下半身保持足够伸展,步伐与呼吸要保持协调平衡。
跑步要注意什么?
跑步前应充分做好准备运动,跑步后可做一些放松的运动,如慢步走。注意衣着宽松,选择软硬适中的运动鞋。值得强调的是,跑步要循序渐进、量力而行,不可超负荷运动。
图文资料:39健康网
声明:图片、资料均来自于网络,图文资料版权均属作者所有,小编整理汇编。如有侵权、造谣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,谢谢!
编辑|杨秋霞
审核|廖尼峰 肖津
世界瓷都 最美视听
景德镇市广播电视台
www.jdztv.net
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
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~
感谢您的赏脸阅读
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
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